「綠火燄計劃 ── 環保智慧能源大賽」亞軍: 「廚餘造氫」發明

  • 首頁
  • >
  • 學生成就
  • >
  • 「綠火燄計劃 ── 環保智慧能源大賽」亞軍: 「廚餘造氫」發明

「綠火燄計劃 ── 環保智慧能源大賽」亞軍: 「廚餘造氫」發明

廚餘發電看似困難,但我校同學不畏艱辛,在溝渠挖取淤泥並發明「PSB珠珠」,藉由小焗爐大小的裝置,持續分解廚餘,產生氫氣來發電!我校首席領袖生5B班鍾海盈同學平日管理午膳秩序時,觀察到學校有不少廚餘,認為運到堆填區既不環保又浪費,故希望找到合適的方法處理廚餘。她與5B楊雪晴同學參與創科活動,搜集資料時發現,廚餘產氫,除了能減輕堆填區的壓力,更能夠轉化成能源,一箭雙鵰。

廚餘產生氫氣的原理,是利用光合細菌(Photosynthetic BacteriaPSB)和厭氧細菌(Anaerobic Bacteria)分解廚餘,繼而產生有機酸,在缺氧環境下發生代謝作用以產出氫氣。她們於實驗過程中,需要採集PSB和厭氧細菌才能產氫,但如何找到厭氧細菌?兩人做了一般同學不肯做的事,便是挖取學校溝渠內的淤泥再拿到實驗室加工,以採集足夠的厭氧細菌。

此外,她們發現液態PSB只能單次使用,產一次氫氣後便要棄掉,十分浪費,於是發明了「PSB珠珠」,用褐藻膠把PSB包裹起來,使PSB可以重複使用,而且強化了缺氧環境,最後終於成功提升產氫效率。據二人的實驗所得,100克廚餘能產生140毫升氫氣,而1公斤氫氣可產生33.33度能量,如此類推,假設每天可處理100噸廚餘,每年便可產生153,300度電,足夠約50個三人家庭的一年用電量,有助每年減少約85,000公斤二氧化碳排放。

「廚餘造氫」項目於煤氣公司「綠火燄計劃 – 環保智慧能源大賽」中奪得亞軍,並獲得6萬港元獎學金。今屆比賽以「環保智慧能源」為主題,總共有 139 隊參賽,分別來自66所中、小學。同學回想整個實驗過程中,煮淤泥及收集廚餘時又臭又髒,要捂着鼻子才可進行,感謝老師陪着她們「一起臭」,一起做實驗和模型。她們將繼續研究,期望技術能應用於社區,每個屋苑也有一個「廚餘造氫」裝置,轉廢為能,減廢減排。